1945年夏季,八路军总部向各支部队下达了号召,要求对日伪军展开全线进攻,力争发动几场大规模战役,以加速日伪军的覆灭步伐。
此时,太行军区的部队已经开始积极行动,连续攻克并收复了四座县城,随后便着手筹划一场更为重要的战役——安阳战役。
一天,太行军区参谋长李达特意向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邓小平汇报了即将展开的作战计划。邓小平同志和李达进行了深入的交流,针对这场战役的具体实施细节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意见。
邓小平特别担忧的是,八路军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游击战术,缺乏大规模正规攻坚战的经验。安阳战役属于一次规模较大、复杂的攻坚战役,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同时积累正规战与攻坚战的宝贵经验。
不久,李达开始紧锣密鼓地调动兵力为战役做准备。为了确保战斗胜利,他特地调来了太行军区9个团,又抽调了部分县大队和民兵,整合约3万兵力,立志一举歼灭安阳的日伪守军。
战役开始后,八路军官兵英勇奋战,显示出强大的战斗力,接连攻克敌方30多个据点。然而,进攻到安阳城时,日伪军早已修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而我军缺乏城市攻坚的经验,伤亡惨重,收效甚微,战局陷入了僵持状态。
展开剩余77%与此同时,日伪军调动援军频繁增援,战况越发紧张。这一天,李达在作战室部署战斗任务时,参谋带来了八路军总部的电报,内容强调必须速战速决,否则敌军援兵将赶到,可能对我军不利。
李达仔细阅读了电报后,再次询问攻城进展,参谋仍然报告进展缓慢。李达沉默片刻,抬头淡然说道:“没事,我调几架飞机轰炸他们,炸个差不多,咱们就一举攻入城里。”
众人听罢都以为李达紧张失言,甚至有些错愕。但他看着大家的反应,坚定地重复道:“立刻暂停进攻,我这就去调飞机。”
这时,众人终于确信李达的决定非同小可。多年来八路军从未拥有过飞机,飞机与八路军协同作战更是闻所未闻,大家都愣住了。
然而第二天上午,八路军官兵正严密观察敌情,突然听到天空传来轰鸣声,抬头望去,只见两架飞机飞临安阳上空,迅速倾泻下大量炸弹,城内日伪军哀嚎遍地。
所有官兵都看呆了,不明白飞机是从何而来。十几分钟后,两架飞机弹药耗尽,拉起高度飞离。李达随即下令发起猛攻,安阳城很快被我军攻克。
那么,这两架飞机到底是从哪里来的?李达又是如何成功调动它们的呢?故事得从头讲起。
原来,李达当日提出调飞机后,立刻召集参谋人员,骑马带队直奔美军驻太行军区观察组驻地,详细说明战场形势,并请求他们协调空中支援。
美军观察组听完情况后,竟爽快同意,马上联系西安基地的两架轰炸机派来助阵。
当天晚上,李达结合先前的侦察结果,向美军观察组提供了安阳城内日军第一混成旅团部及士官训练队等重要目标的准确坐标。
次日,两架轰炸机精准轰炸了这些坐标点,日伪军防御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
那么,为什么美军观察组会如此积极配合?这背后隐藏着李达与他们之间良好的关系。
当时,太行军区条件艰苦,官兵们每天只能吃粗粮咸菜,而美军观察组刚到时难以适应,甚至有人经常挨饿。
李达发现后,想方设法为观察组协调肉类、蛋奶等生活物资。虽然因此引起部分官兵不满,认为大家都吃粗粮,美军不能享受特殊待遇,但李达耐心做工作,强调照顾观察组的重要性,终于取得理解支持。
美军观察组负责人见李达也吃着粗米饭,心生敬意,双方关系日渐亲密。
正是因为这层友好关系,李达才顺利调来了飞机,创造了八路军历史上首次与飞机协同作战的奇迹。
发布于:天津市最大的证券公司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